统仓储”如何过渡到“智慧仓储”?
发布时间:2024-01-16 点击:180
仓库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仓储管理占据了物流管理的核心地位。由物流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为了解决“牛鞭效应”,即在多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各个环节对需求的预测都有误差,所以随着流通环节的增加,误差被放大,库存也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这就带来了保管费用和市场风险的增加。
这一思路,从研究合理安全库存入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式仓储配送中心,进而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从静态库存管理向动态jit配送转变,达到了减少库存数量和库存周期的目的。
尽管仓库变得越来越集中,每一个仓库所提供的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仓库吞吐的货物也越来越多,操作也越来越复杂,但仓储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并未改变。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现代物流的发展史是库存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的历史。
在众多微观案例中,仓储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原因在于,仓库经常出现在物流各个环节的衔接部门,如采购和生产、生产的初级加工和精加工、生产和销售、批发和零售、运输方式转换等。仓库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形式,仓库也正是解决这种不平衡的一种方法。
物流过程中上下游物流过程整合的矛盾集中在仓储环节,仓储管理实现了物流过程的整合。借运筹学的语言来描述物流仓储管理的状况,可以说是在运输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寻找最佳的库存方案作为控制手段,使物流达到低成本的目标。很多具体的案例,物流的整合、优化都可以归结为仓储方案设计和运作控制。
在此必须说明一点,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区别还体现在库存环节上。传统仓储行业都是以收货保管费为经营模式,希望自己的仓库总是满满,这种模式违背了物流的宗旨。现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协调上下游物流为己任,静态库存越少越好,其经营模式也是基于对物流总成本的评估。
因为这两种仓储管理在商业模式上有本质区别,但在入库、出库、分拣、理货等具体操作中却很难区分,因此,在分析研究中要注意两者的异同,这些异同也将体现在信息系统的结构中。
仓库管理的核心内容。
仓库管理的内容应包括仓库系统布局设计、库存优化控制、仓库作业操作三个方面。这个问题有三个层次,彼此之间有联系。
仓库系统布局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是顶层设计。即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将复杂多变的物流系统转变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模式,枢纽即以仓库为基础的配送中心。
而与之相对应的信息系统设计则呈现“联库管理”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此部分内容一般不包括在仓库信息系统wms中,但对于布局设计变更的适应性、通用性也将成为客户选择wms的重要依据。
在库存优化控制中,库存的优化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经营模式,即要(按照上层设计的要求)确定本仓库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中的执行环节,就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
若为独立核算利润中心,则目标和管理模式完全不同,除服务质量、经营成本外,更注重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crm就成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将营销战略和策略固化在计费系统中。
仓库作业信息化是仓库管理的基础,也是所有wms共同之处,因此,仓库作业信息化与进销存、erp等其它管理软件的区别就成了wms的标志。此部分内容不仅要按照上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到操作流程中,而且要与众多的仓储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相衔接,因此是技术上的复杂部分。国内wms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将会相差几十倍,上百倍,也正是这个原因。